在现代社会,脑梗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。许多脑梗患者在经过急性期治疗后,仍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,如肢体麻木、言语不利、半身不遂、吞咽困难等,这些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,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然而,中医在脑梗后遗症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,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。
一、中医对脑梗后遗症的认识
中医将脑梗归为 "中风" 范畴,认为其发病与风、火、痰、瘀、虚等因素密切相关。脑梗后遗症的形成,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、经络阻滞、肝肾亏虚、痰瘀互结等原因导致机体功能失调。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 "中风者,风气中于人也" 的记载,强调了风邪在中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。同时,中医认为 "久病必虚"" 久病必瘀 ",脑梗后遗症患者多存在气血不足、肝肾阴虚等本虚之证,以及痰浊、瘀血等标实之候,本虚标实、虚实夹杂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。
二、中医治疗脑梗后遗症的方法
展开剩余56%(一)中药调理
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脑梗后遗症的重要手段之一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,辨证施治,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。常用的治法包括活血化瘀、益气通络、滋补肝肾、化痰开窍等。
活血化瘀法:适用于瘀血阻滞经络的患者,常用的方剂有补阳还五汤、血府逐瘀汤等。补阳还五汤由黄芪、当归、赤芍、地龙、川芎、红花、桃仁组成,具有益气活血、通络止痛的功效,可改善肢体麻木、半身不遂等症状。血府逐瘀汤则能活血祛瘀、行气止痛,对于气滞血瘀型的脑梗后遗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。 益气通络法:用于气血不足、经络不畅的患者,代表方剂为黄芪桂枝五物汤。该方以黄芪补气,桂枝温经通络,芍药养血和营,生姜、大枣调和营卫,可缓解肢体乏力、言语不利等症状。 滋补肝肾法:适用于肝肾阴虚的患者,常用的中药有熟地黄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女贞子等。这些中药具有滋补肝肾、填精益髓的作用,可改善头晕耳鸣、腰膝酸软等症状。 化痰开窍法:对于痰浊蒙窍的患者,常用的方剂有涤痰汤、菖蒲郁金汤等。涤痰汤由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枳实、竹茹、菖蒲、郁金等组成,具有化痰开窍、醒脑益智的功效,可缓解吞咽困难、言语不清等症状。(二)康复训练
中医强调 "三分治疗,七分调养",康复训练在脑梗后遗症的治疗中同样不可或缺。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、言语训练、吞咽训练等。肢体功能训练可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,如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、肌力训练、平衡训练等;言语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言语表达和理解能力,如进行发音训练、语言交流训练等;吞咽训练可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,如进行吞咽反射训练、饮食调整等。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,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一站式配资服务机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